醫美及美容中心室內設計|服務差別、牌照規管與合規策略

醫美及美容中心室內設計|服務差別、牌照規管與合規策略

在香港醫療與美容產業快速演變的背景下,醫美中心設計與美容中心設計不僅需滿足功能需求,更須因應2025年新法規,確保合規運營。
醫美中心設計、美容中心設計、香港醫美牌照、醫療空間合規、香港醫美空間|隨著《私營醫療機構條例》於2025年5月刊憲並於10月起接受診所牌照申請,許多機構需拆分空間為兩間獨立舖面,各持醫美與美容牌照,以避免合規風險。作為專注香港醫美空間的設計工作室,一場設計深諳醫美中心(醫療級服務)與美容中心(非醫療護理)的差別,以及牌照規管的影響。一場設計從設計視角,探討兩者差別、牌照要點,並分享如何透過醫療空間合規設計優化運營,吸引25–45歲女性與跨境客群。
Table of Contents
香港醫美與美容市場概況:新法規下的挑戰與機遇
香港醫美市場2023年估值150–180億港元,預計至2030年保持5–7% CAGR增長,受人口老化(65歲以上至2030年達27%)與跨境需求驅動。醫美中心專注醫療級療程(如注射、雷射),美容中心則強調非醫療護理(如面部護理、水療)。
2025年《私營醫療機構條例》擴大規管至診所與日間醫療中心,從10月13日起接受牌照申請,過渡期至2026年4月13日。持有暫准牌照的機構可繼續營運,但新法要求醫療與非醫療服務分開註冊,導致許多醫美中心需裝修拆分為兩間獨立舖面:一間持診所/日間醫療中心牌照處理醫美,另一間豁免或單獨註冊美容服務。
此變化不僅影響營運,更為醫美中心設計帶來新機遇:透過空間分隔設計,實現資源共享(如共享後勤區),同時維持品牌一致性。一場設計可協助不同中心及機構應對此轉型,優化中環、銅鑼灣等核心區域的空間布局,提升15%客戶滿意度。
醫美中心與美容中心的服務與客群差別
醫美中心與美容中心雖同屬美容產業,但服務性質與客群需求迥異,設計策略需因應調整:
1. 服務差別
- 醫美中心:聚焦醫療程序,如肉毒桿菌注射、皮秒雷射或膠原蛋白填充,需註冊醫生操作,強調醫療安全與療效。療程風險較高,平均客單價8,000–20,000港元。
- 美容中心:提供非入侵護理,如面部清潔、精油按摩或激光脫毛(無針注射),由美容師執行,注重放鬆與預防保養。客單價較低,約1,000–5,000港元。
- 設計方向:醫美中心需融入醫療專業元素(如潔淨室隔間),美容中心則強調SPA式奢華(如芳香照明),但在新法下,混合機構需物理分隔,避免交叉污染。
2. 客群差別
- 醫美中心:吸引25–45歲追求抗衰老的高端客群,包括內地高淨值人士,重視隱私與專業信任。
- 美容中心:針對年輕Z世代與上班族,強調社交媒體打卡與日常保養,客群更廣泛但忠誠度依賴體驗。
- 設計方向:醫美空間設計隱私動線與VIP休息區,美容空間融入Instagrammable元素(如綠植牆),共享品牌色調維持統一形象。
香港醫美牌照新規定:醫美與美容的分別與影響
2025年《私營醫療機構條例》標誌香港醫美規管進入新時代,針對醫美中心與美容中心的牌照要求嚴格區分:
1. 牌照類型與申請要點
- 醫美中心牌照:若涉及“附表醫療程序”(如注射、雷射),需申請“日間醫療中心”或“診所”牌照,由註冊醫生主導。申請需提交營運計劃、場所結構圖與醫療設備清單,費用約5,000–10,000港元,審批期3–6個月。豁免小型執業診所(單醫生操作)從2025年11月27日起適用,但須符合消防與無障礙標準。
- 美容中心牌照:純非醫療服務可豁免牌照,但若混入醫美元素,需分開註冊。美容中心僅需商業登記,無醫療執照要求,但須遵守《消費者保障條例》,避免誤導廣告。
- 差別核心:醫美牌照強調醫療安全(潔淨度Class 100,000–10,000空調系統),美容則無此門檻。新法禁止未註冊處所使用“醫美”描述,違者罰款高達50萬港元。
2. 拆分運營的實務影響
- 許多醫美中心為合規,將單一舖面拆為兩間:醫美部分持診所牌照(後半空間,隔音牆分隔),美容部分持商業登記(前半空間,零售導向)。此設計需考慮共享後勤(如空調系統),但確保物理獨立,避免牌照交叉審查。
- 設計策略:空間有限的香港舖面需巧妙動線規劃,如隱藏連接門或共享中庭,維持客戶流暢體驗。
- 效益:合規拆分可降低法律風險,提升品牌專業形象,預計增加10%高端客群吸引力。